返回

从手搓火箭开始的星际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对台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上面层的改动外,玖爪的底盘,也就是腹部也微微增厚了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腹部安装了一台赛里斯航天局研制生产的变推力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其实就是当年嫦娥登月、天问登陆火星使用的那台金牌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改进型。

    它原本的推力变比为6.871,可在8250N至1200N之间调节推力,启动次数大于30次,累计工作时间大于4000秒。

    这种发动机经过多次实战,性能稳定靠谱,推力大小上下幅度宽泛,灵敏度也高,章成铭和陆英豪一直很眼馋这玩意,所以第二次交流会时,章成铭就曾经专门点名要它。

    不过拿到手后章成铭还是发现自己低估了液体发动机的复杂程度,特别是这种可以调节推力的,那复杂程度比普通液体发动机更甚。

    没办法,星海在液体发动机上的技术积淀实在太少,只能将改进的任务重新交回给原设计单位。

    但是一直期待的液态胶基燃料又必须等待反应舱的制作和发射,等章成铭带着液态胶基燃料从空间站回来时,时间都已经到9月了。

    还好原单位的技术积淀扎实,在拿到液态胶基燃料后没日没夜的研究,最终赶在任务死线日期前成功的拿出了合格的改进产品。

    新发动机考虑到它的姿控和飞控都是基于原先的推力反应来开发的,因此改进款并没有改变其最大推力大小,但是利用新型材料减少了自重和增加了燃烧室、尾喷口等零件的寿命与强度,让其启动次数和累积工作时长增长数倍。

    玖爪的降落和起飞返回都是要依靠这台发动机完成,这样一来,整个玖爪既是登陆舱,也是直接可移动、活动甚至行走的工作设备,更是直接返回功能舱的上升器,直接提高了整体的利用率。

    咦?7500N的推力,也就是735公斤这样……玖爪刚才公布的资料上,总重已经达到接近4吨,这发动机推力明显不够啊!

    楼上的,你忘记月球的重力只有蓝星的六分之一了吗?730X64380公斤,足够了!而且你没看玖爪在起飞过程中,四周还有四个小型固体火箭助推,soeasy!

    原来如此,多谢解惑!再追问一个问题,我记得天问火星降落部分总重1300多公斤,也是用这款发动机,也是基于这个道理吧。

    没错,火星引力差不多蓝星的一半。

    在黄添荣介绍之时,底下的记者明显有些躁动,在他们看来,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技术指标并不是重点,而是星海飞跃在这次登月探索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以及……

    那位大老板为何没出现在现场?

    难道是这次登月的人员之一?

    其实有同样想法的不止是他们现场这些记者,很多看直播的观众,特别是星海的老粉丝们也有着同样的疑问。

    只是现在明显不是提问的时间,大家也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冲动,耐心的等待着发布会的进程。

    终于,等到各种介绍完毕,开始给记者提问时,无数记者高举着手,将一个个问题连珠炮式的一个个扔向两人。

    “我国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从来没想过和谁竞争,都是按照既定的流程稳扎稳打进行的,只是星海飞跃公司提供了额外的技术和资金,使得我们登月的计划提前而已。”

    张局在回答为何登月计划提前时,还是用着老传统的说辞,毕竟灯塔人可以不要脸,但咱们赛里斯人还是要讲究点脸面的。

    不过回答时也不忘重点提及星海在里面的作用,以免让其他人觉着星海就是个出钱的冤大头。

    “我们章总会是这一次登月的航天员之一,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我们星海全体员工的共同梦想。”

    黄添荣直截了当的回答了章成铭会成为登月航天员之一,毕竟这事瞒不住,章成铭此刻没出现在现场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不过更多的问题黄添荣并没有直接回答,有些部分还属于保密阶段,在商场上打拼这么几年,他早就练出了伶牙俐齿和机敏的头脑,各种问题能说的就说,不能说的就用其它言辞掩盖过去。

    发布会结束后,很多观众还停留在直播间里久久没有散去,而是在这里继续讨论着。

    登月行动居然分两个阶段,光第一个阶段就持续一个月!

    说清楚点,光在环月轨道,以及月球表面的探索工作就要一个月,前面发射,以及路上的时间都没算进去。

    你们谁有功能舱和玖爪的高清图啊?刚才发布会上投影看的不清晰,不过瘾!

    我也想要!

    别急,估计今天航天局和星海的官号都会放出来。

    感觉生活舱很大啊!不知道容纳几名航天员?官方现在也没公布具体人数。

    那肯定大,现在连远征17打的载荷动不动就是八九米的整流罩,搞个大舱住的舒服点不香吗。

    星海的章老板已经确定了,还有几个人呢?我猜4-5人。

    我猜7-8人。

第54章 对台戏(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